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护理评估】
1、伤口、引流、体温变化等情况。
2、严密观察患肢神经功能、远端血运情况,如肢端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趾背伸、背屈运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护理问题】
①肿胀;②疼痛;③潜在并发症: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骨科术前常规护理。
2、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3、检查全身有无感染病灶,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4、指导患者锻炼股四头肌肌力。
5、做好心理护理。
二、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常规护理。
2、患肢抬高,屈曲15°,术前有屈曲畸形的病人,膝下不垫枕,将软枕垫在小腿部,靠自然重力使膝关节伸直,矫正屈曲畸形,中医护理予中药塌渍外涂于切口周围肿胀处,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每日两次。
3、予患者疼痛评分,评估疼痛程度,时间,部位,予患肢过伸位休息,遵医嘱予镇痛药物应用,中医护理上予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肾等穴,以缓解疼痛。
4、术后6小时,鼓励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踝关节的主动伸屈运动,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5、术后第1天,在镇痛的基础上行膝关节持续性被动锻炼(CPM),初次0°—30°,每日增加10°,逐渐增加到0°—90°,速度为2分/次,持续60分钟,2—3次/天。
6、术后第2天,行下肢主动直腿抬高练习。
7、术后第3天,行下肢主动屈伸练习。
8、根据病人情况,术后1—2周在二人搀扶下,鼓励患者下床练习站立。开始不负重,循序渐进地作行走步态练习。
【护理评价】
1.患者是否肿胀。
2.患者是否疼痛。
3.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
【健康教育】
1、加强膝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2、应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行走3—6个月,避免患肢负重。
3、加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
4、术后1、3、6个月及1—2年来院复查,若出现身体及关节不适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刘志雄, 王卫青, 雷铭. 实用骨科护理手册[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孙燕, 易祖玲. 骨科护理[M].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3】罗凯燕 喻姣花. 骨科护理学[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4】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M].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2017.
【5】万丽.中医护理技术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中医临床研究.2015.7(26):120-121